中藥代茶飲,指用中草藥與茶葉配用,或以中草藥(單味或復方)代茶沖泡、煎煮,然后像茶一樣飲用。中藥代茶飲為我國的傳統劑型,是在中醫理、法、方、藥理論原則指導下,依據辯證或辯證與辯病相結合對病情的判斷,為防治疾病、病后調理或僅為養生保健而組方選藥與茶葉(或不含茶葉)合制而成的劑型。
秋季比較干燥,皮膚干燥、肺臟干燥,門診中也常見到的是皮膚病患者或是陰虛、血虛等癥狀的患者,中醫專家推薦這樣的季節不妨喝點中藥茶。
一.飲服方便,易于調理
中藥代茶飲便于儲存,易于攜帶,可隨時多次飲用,且吸收完全,故可備特殊情況或某些急癥時用,具有良好的輔助治療作用。
2.藥效充分,療效顯著
中藥材經粉碎成粗末或切制成細絲、小段,表面積增大,與溶媒接觸面增加,使藥物的有效成分經煎煮后易于溶出。實驗證明:這些藥物經粉碎后的藥液濃度,較未粉碎藥材浸出液的藥物濃度高得多。
3.輕靈精巧,甘淡平和
從藥物功用而言,代茶飲所用中藥,多為具有解表、清熱、止嗽、除濕、和胃、消導、通便、祛暑、安神、補益等作用之品,善治外感風寒、外感風熱、痰濕犯肺、濕熱內蘊、食積不化、腸燥津枯、暑熱傷津、心神不寧、氣血兩虛所致諸癥。少用催吐、峻下之品,一般不用劇毒祛邪藥物。
4.長期服用,緩緩調治
中藥代茶飲用量輕,宜頻服,且藥性平和,無損胃氣,故可長期堅持服用,緩圖其效,以和臟腑,尤其適于慢性病的治療及對機體機能的調整。
5.有病治病,無病調理
中藥代茶飲用藥平和,可以調和臟腑陰陽、氣血盛衰,頻頻飲服,既可療疾,又有調理之效。尤其對病后之調理,體力之恢復,大有裨益。
總之,中藥代茶飲以祛邪治病,防病保健為宗旨,具有方便、靈活、有效、節約、針對性強、適應性廣等優點。它既保持了湯劑作用顯著的特色,又克服了湯劑制作煩雜、浪費藥材的不足;它宜于長期服用,較中成藥功力更為強盛。
分享到: